半岛体育APP

信息正文
【砥砺前行·教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大讨论——远景学院人文与艺术教研室 时间:2023年03月0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丽佩  编辑:jingying  点击: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周远景学院人文与艺术教研室积极参与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六所共建高校联合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系列讲座第一期:中国精神论。

本次讲座由张立文学者介绍中国哲学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品格,教研室的老师们围绕此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也期望教研室老师们的交流学习,能助力远景学院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做好优秀文化的育人工作。

【砥砺前行·教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大讨论——远景学院人文与艺术教研室
教师学习照片合集

杨丽佩老师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涵养我们的心灵。张立文教授从关于精神的追问、精神世界的形成、哲学精神世界、中西精神实际差异分几个方面为我们展开主题的分享。张教授提到“博学”二字,讲到要把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汇通起来,儒释道汇通起来,我们的眼界就开阔了,不会停留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这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所以博学是精神世界的开启。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远景学院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宗旨是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

张教授还提到怀疑精神,读书遇到每个结论都要问个为什么,学习必须怀疑,深刻领会文本的精神,小疑有小进步,大疑有大进步,要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读书是开启自己的觉悟,怀疑是精神的接生术。远景学院采用讨论式、小班式、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正是要有张教授提到的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张教授通过先贤孔子的“钓而不纲”讲到环保思想和厚德载物的精神,通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到忧国忧民的精神,通过康有为的思想讲到集体民主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不断回味、生根、汲取营养。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教师砥砺前行,需要学生接好“衣钵”,发扬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靳诺理事长在张立文教授开讲的致辞中提到本次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探索跨学科方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推进共同课建设的尝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借鉴系列课程的组合以及全国各高校的联动机制,这对于远景学院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以及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发,无疑是一种激励。

葛乔老师对此次讲座同样深有感触,真切感受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中,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甸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而后在中国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民族感召和动员精神及文化现象的延伸。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内核。

当代大学生和青年群体作为祖国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需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精神。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在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体现。而今天的中国精神的发展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其中,以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为基础,中国智慧、中国气概、中国现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构成了先进单位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王慧敏老师强调科学改造世界,人文改造社会,哲学改造个人精神。哲学是人文学科之根本,探究精神的形成是我们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礼记·中庸》中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自古以来学习的根本态度。博学为我们积淀涵养,打开开阔的眼界,养成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审问让我们始终持有问题意识,开拓精神世界。慎思提醒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明辨让我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笃行告诫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一切精神皆来源于实践。本次讲座张立文教授从精神世界的形成谈起,为大家解析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集体民主的哲学精神世界,并从世界的起源追溯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别。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精神的追问、世界观的探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哲学探源的过程中也启发我们始终将怀疑精神、探究精神和而不同,方能养成博雅素养,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昝玲老师重点指出张立文学者谈到的中国特有的哲学精神世界,其源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关怀,以及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生命理想,主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集体民主,这些品格共同形成我国独具一格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形态。张立文学者强调中西文化有根本差别,同时因此差别产生出中西会通之路,我们不要以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对待不同形态的文化,而要学会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相互补充,相互发展,力图构建出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哲学。

【砥砺前行·教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大讨论——远景学院人文与艺术教研室
教研室教师交流研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作为我们的教师团队,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带领和激励每一位远景学子能够不断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和精神力量。